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慢病负担也在不断加重。最新流调显示,我国40岁以上成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男性5%,女性更是高达20.6%。然而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率,男性仅为0.3%,女性也仅有1.3%。全球每3秒发生1例骨质疏松症性骨折,而发生过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再发骨折风险增加至2~5倍。
2022年5月8日,由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共同主办的“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南部战区总医院骨质疏松多学科协作组第二次会议暨骨质疏松防治与康复学习班”成功举办。
上图为线下参会嘉宾、专家合影
本次会议通过线下和线上直播同时进行,4000余人次在线观看。省内各大医院踊跃报名,包括广州市内各大医院,粤东、粤西、粤北、粤中珠江等医院骨质疏松领域多学科专家积极参与。
会议分为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南部战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佳进行筹委会工作汇报。她指出,骨质疏松作为不容忽视的一项慢性疾病,如何更好的推进骨质疏松预防和康复,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避免“人生中最后一次骨折”,加强中老年人防治骨质疏松的意识,同时规范骨质疏松症的诊治手段,提高医师对该病的认知程度,增强临床技能和诊疗水平,是创办此专委会的主旨。她表示,此次成立大会之前,筹备组已经围绕专委会的成立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包括召开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委员会第一次筹备会、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议暨南部战区总医院骨质疏松多学科协作组成立会议暨南总内分泌论坛、粤东地区骨松多学科协作会、军民共建骨松分级诊疗会、粤北地区骨松分级诊疗会以及粤西骨松论坛等,随着会议展开,越来越多各学科专家愿意加入骨松防治的大家庭。
上图为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委李佳主委做筹备报告
专委会成立大会由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副秘书长舒吉刚主持,采取严格选举程序无记名投票方式,南部战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佳当选为本届专委会主任委员,广医二院李万根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娟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劳国娟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贾洪霞教授、广东省中医院赵玲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张振教授等6名副主委,东莞清溪医院刘央教授、东莞滨海湾医院杨群峰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赵同峰教授、暨南大学附属华侨医院石绮屏教授等13名常务委员。
协会舒金柱会长为李佳主委颁发了专委牌匾和主委证书。协会张运富执行会长对专委会的成立及当选委员表示了热烈祝贺,他表示,在本届专委会成立之前,李佳主任带领团队已发表骨质疏松科普论文40余篇,阅读量逾二十万,撰写部队官兵常见内分泌代谢手册,开设南总内分泌讲坛,联合南总骨松相关优势学科,开设骨质疏松专病门诊,通过南总骨松MDT为广大军地骨松患者排忧解难,深受好评。
上图为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张运富执行会长大会致辞
上图为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舒金柱会长为当选主委颁发牌匾
上图为南部战区总医院郑溪水院长大会发言
南部战区总医院郑溪水院长出席会议并致辞发言,他提出骨质疏松的危害已经成为我国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成立正当其时,很有必要,刻不容缓,对李佳主任主动挑起骨质疏松防治的大梁表示了赞赏,作为主委单位,对大会的成立由衷祝贺,意味着骨质疏松防治有了更大的平台更深的交流。并亲自为骨松专委会聘请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延兵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薛耀明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严励教授颁发名誉主委聘书。
上图为南部战区总医院郑溪水院长为名誉主委颁发证书
李延兵教授代表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祝贺专委会的成立,她表示内分泌科在骨质疏松的防治中应当引领带头者,我们不仅要关注内分泌代谢病,更要关注伴随其中的骨质疏松症,现在我们对骨质疏松症重新重视起来,对诊疗模式的建立有新思考。
薛耀明教授代表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为骨松专委会成立由衷祝贺,作为李佳主任的博士生导师,对学生的工作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借此平台为契机,加强交流、大力发展骨质疏松防治事业,并对专委会今后在临床科研方面寄予期望。
严励教授代表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对专委会成立表示祝贺,严教授特意提出骨松专委会成员年轻、朝气、热情,能够预见专委会今后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骨松领域做出更多实实在在工作的美好愿景。
会议第二部分是骨质疏松与康复学习班。各知名医院专家分别从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多领域进行了专题报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延兵教授就《常见内分泌代谢病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展开讲解,对糖尿病、甲亢、甲旁亢、库欣综合征等常见内分泌代谢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旁征博引,分析深入浅出。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万根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对《男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解读》现身说法,他表示不仅仅女性需要防治,男性同样要引起重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沈洁院长分享的是《妊娠及哺乳期骨质疏松管理》,从身边病例入手,对妊娠相关骨质疏松进行了全面深入解读,引人入胜。广东省人民医院吴文教授在《骨质疏松症规范诊断的思考》从国内外骨松指南解读,将骨松从诊断到治疗娓娓道来。佛山市中医院魏爱生教授以《围手术期骨质疏松骨折临床管理要点》为切点,对于术前术中术后骨松相关骨折防治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具体阐述。南部战区总医院李佳教授从南总院内血糖管理模式中《GLP-1RA在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地位》,提出院内血糖管理好伴侣GLP-1RA值得临床更多关注。最后一个讲题《骨质疏松多学科协作与管理》,李佳教授用来自南总内分泌临床工作中积累的四个多学科协作的成功骨松复杂案例,让学习班在各地专家惊叹骨松临床治疗之复杂、多学科协作之重要的结论中画上一句号。
上图为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委李佳主委做学习班总结
上图为李延兵教授《常见内分泌代谢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上图为李万根教授《男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解读》
上图为沈洁教授《妊娠及哺乳期骨质疏松管理》
上图为吴文教授《骨质疏松规范诊断的思考》
上图为魏爱生教授《围手术期骨质疏松骨折临床管理要点》
上图为李佳教授《GLP-1RA在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地位》
会议第三部分是由南总临床药学科季波主任和李佳共同主持的南总骨质疏松多学科协作第二次会议,妇产科彭萍教授、骨科章莹教授、普外科程黎阳教授、消化科朱鸿武教授、中医科李晓昊教授、营养科肖桂珍教授,分别从各自学科角度畅谈骨松多学科协作重要性,实际临床工作中的多学科协作难点、重点,对比第一次会议的召开,专家们对骨质疏松多学科协作的思路更加清晰,下一步李佳主任准备扩大骨质疏松多学科协作南总模式,利用每个学科的专科优势,对骨松的防治给予更多支持。
专委会的成立势必带来骨质疏松学科发展面向专业化、规范化,李佳主委表态发言,她表示骨松危害之广、之深、之早,值得所有线上线下专家为之努力,今后愿和省内各地委员携手并肩,联合委员所在各地市,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探索骨质疏松分级诊疗模式,在院内联合骨松相关学科,发挥骨松多学科协作优势,让骨松病人在院内流动、实现闭环管理。同时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继续加大骨质疏松科普宣教,将骨松筛查关口提前,做到“三早”,避免骨松性骨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