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特应性皮炎(AD)患者数量正逐年增加。然而,针对这一群体的治疗策略长期以来缺乏专门的指导。近日,由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皮肤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皮肤科主任马寒教授牵头,联合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皮肤专科分会的12位权威专家共同编撰的《老年特应性皮炎临床治疗问题的专家共识》正式发布。该共识填补了老年AD患者治疗策略的空白,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科学且实用的指导。共识背景:老龄化催生诊疗新需求
老年AD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与儿童和成人AD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灵活应用上存在诸多需要临床医生仔细权衡的问题。老年患者通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且肝肾功能减退、药物相互作用等潜在风险较高,因此在用药时必须格外谨慎,充分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合理性。然而,以往的AD诊疗指南对老年患者的治疗策略缺乏详细说明,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诸多挑战。本共识经过近一年的讨论和两轮专家投票,最终形成了1条“强推荐”意见和6条“推荐”意见,旨在为老年AD的诊疗提供权威指导。
核心内容:聚焦老年AD诊疗特殊性
1.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与儿童和成人相比,老年AD的发病机制具有与衰老相关的独特特点,包括皮肤屏障功能的改变、异常的免疫反应以及皮肤微生物菌群失调。老年AD的皮损通常呈现“反向”分布特征,例如头面部、四肢伸侧以及躯干的背部等部位。此外,老年AD患者更容易出现红皮病或钱币样皮损。其瘙痒症状往往更为严重,且机制复杂,与皮肤屏障受损、感觉神经病变以及菌群失衡等因素密切相关。1)外用药物: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是AD抗炎治疗的一线推荐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应综合考虑药物效力、剂型、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治疗部位等因素。例如,面颈部可选用低效力的制剂,而身体和四肢的皮损则可使用较高效力的制剂。此外,可联合使用局部钙调神经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或PDE-4抑制剂(如克立硼罗),以减少皮质类固醇制剂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2)生物制剂:度普利尤单抗(靶向IL-4/IL-13)可作为局部治疗效果不佳的中重度AD患者的一线系统性治疗药物。该药物起效迅速,且对肝肾的负担较小。然而,使用时需警惕眼部不良反应,并关注潜在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风险。3)JAK抑制剂:乌帕替尼和阿布昔替尼均为选择性JAK1抑制剂,能够快速缓解顽固性瘙痒。它们适用于重度特应性皮炎(AD)患者,以及对局部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的中度AD患者,或认为仅采用外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然而,使用这些药物时需严格监测心血管事件、静脉血栓栓塞(VTE)、感染及肿瘤等潜在风险。4)中医中药治疗:共识提出中医辨证分型方案,如血虚风燥型推荐润燥止痒胶囊,阴虚内热型使用知柏地黄丸等,结合现代医学提升疗效与安全性。
创新实践:马寒教授团队引领治疗革新
马寒教授团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短期(2周)联合使用高选择性JAK抑制剂与局部外用药物,能够迅速缓解老年患者的剧烈瘙痒症状,并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该团队还着重强调了“达标治疗”的理念,即在症状得到控制后,逐步降低用药强度,以减少长期系统性治疗带来的风险。此外,共识还特别针对基层医疗提出了用药安全监测、患者教育等具体建议,旨在推动诊疗规范的普及。
此次共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老年AD诊疗迈入精准化、规范化新阶段。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皮肤专科分会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皮肤科将持续推动前沿成果转化,为老年皮肤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皮肤专科分会. 老年特应性皮炎临床治疗问题的专家共识[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5, 32(3): 157-165.
原文下载链接:
老年特应性皮炎临床治疗问题的专家共识.pdf